长三角一体化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时间:2025-02-16 阅读:274 作者:刘志迎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要求“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 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 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 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科技 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 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 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综合理解 新质生产力内涵及其外显形式,主要体现为“五新” 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空间和新动能。长三 角区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 展的机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率先推进新质生产发展。
新质生产力载体呈现为新产业。新产业形成 是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互动的结果。科技创新引 发新产业产生,新产业产生引导需求变化;反之,需 求中遇到的科技难题,需要科技创新力量来解决。 历史上每一次科学革命都会引致技术革命,进而引 发产业革命,涌现新产业,满足人类新需求。熊彼 特认为,创新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 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创新具 有破坏性。因此,新产业形成一定是创新尤其是技 术创新的结果。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最为 活跃的区域之一。深入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催生新产业,主要路径体现在,
其一,科技创新要面向长三角区域支柱性产业关键 核心技术,开展跨区域协同攻关,着力解决“被卡脖 子”风险,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既有产 业质的飞跃;其二,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大学、科研 院所和各类独立实验室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实验 室技术研发成果的工程化验证或中试,形成成熟技 术或产品,并开展学术创业实现产业化,衍生出未 来产业;其三,大力鼓励长三角区域传统优势产业 中的优势企业开展公司内创业,依托各个企业自身 科技、人才和管理优势等,开展与既有业务不同的 内部创业、新业务孵化或跨区域孵化,形成新业务 领域,向新产业转型,派生出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形式呈现为新业态。“业态”最早出 现在商业领域,指的是商业零售形态。经历几千年 演化,从相对简单的“业种”期进入高度发达的“业 态”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 1939 年,美国 商业统计的零售业分类中用“types of operation”来 表示零售业态。夏春玉(2002)详细总结了业态理 论变迁历程,关于零售业态变迁假说包括零售轮假 说、真空地带假说、零售手风琴假说、辩证发展假 说、零售 3 轮假说、零售生命周期假说等,零售业态 环境理论认为零售业态变迁或革新是不断变化的 环境条件的函数;冲突理论认为新业态的产生来自 传统业态之间的冲突。到了互联网时代,商业业态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学界、产业界和政府将“业态”这一词汇用到所有领域,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信息技术推进下,各产业的业态都在发生深刻 变化。
长三角区域是新业态涌现最为活跃的区域之 一,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催生 新业态,主要路径有:其一是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 等新技术发展,催生商业不断产生新形态,所有的 第三产业或几乎所有的服务业业态都在发生大变 革,特别是 AI 的突破性发展,正在摧毁最近十多年 消费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业态,即将会有新的业态形 式涌现。其二是基于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和人工 智能“三大法宝”,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迈进,催生 制造业业态发生颠覆式变革,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 为一种明显的新趋势。其三是基于生物科技、网络 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催生农业业态发生变革。第一、 第二、第三产业都在衍生出新的业态形式,长三角 区域应该在全国各行各业的业态变革中走在前列, 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新质生产力运行呈现为新模式。随着业态的 变化,新的商业模式也在快速变革。通常我们所说 的新模式,在市场经济里实质上是新商业模式。从 价值实现的角度看,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其技术价 值和商业价值的系统,是一个组织关于价值创造和 实现的主要逻辑;从组织结构角度看,商业模式是 描述企业如何跨组织管理并分配价值的方式;从交 易结构属性角度看,商业模式是对组织交易内容、 交易结构及交易治理的描述;从要素结构角度看, 商业模式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 说、七要素说、八要素说和九要素说。理论界至今 为止,尚无统一说法,但这只是我们认识的视角差 异或理论解读差异,不影响技术变革和商业实践发 展。历史上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带来商业模式大 变革,并且商业模式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升级 迭代。
长三角区域是经济发达区域,一方面与国际交 流频繁,发达国家的新型商业模式很快会被导入中 国市场;另一方面长三角科技发展有先发优势且人 才集中,自创商业模式比较容易形成和扩散到其他区域。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催生新模式,其一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商业 模式创新,推动由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持续 涌现;其二要及时总结产业创新引致的新型商业模 式变革,带领长三角区域商业模式变革,进而促进 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其三是要特别注重顺应软件 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尤 其是社销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C、2B 端及 2C 与 2B 互融,面向 2C 端商业模式变革已经在 深入演化不断更迭,而工业互联网和工业 APP 的发 展,制造业商业模式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数字化、 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商业 模式变革的机遇。长三角区域要率先推进制造业 新模式发展,带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制造业 发展。
新质生产力区域呈现为新空间。新质生产力 可以有效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拓展新空间具 体表现为拓展地理空间、发展空间和赛博空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