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动态 > 会议报导

“长三角一体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实践”专题研讨会综述

时间:2023-12-13 阅读:335 作者:曹刚

12月10日,由安徽省社科联主办、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承办的“长三角一体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实践”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佛子岭论坛”在合肥召开。来自全省高校、科研机构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打造“三地一区”和建设“七个强省”进行深入研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31213.jpg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为我省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社科理论界要发挥专业优势,带头学习研究、阐释宣传,紧密结合安徽实际提出战略性、前瞻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确保这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与会人员围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共同富裕、毗邻地区共建合作、沪苏浙结对帮扶等视角提出对策。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凌宏彬通过长三角结对合作帮扶皖北的实效分析,认为现在合作还存在五个方面落差,提出要找准合作的切入点,提高合作实效。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胡艳教授认为,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点与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路径,提出要注重国家政策支持、省际政策协调、省市政策衔接。中共宣城市委党校伍万云教授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例,指出亟待破解的行政壁垒,提出促进苏皖合作示范区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安徽财经大学张会恒教授认为,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要用足用活政策,处理好政策着力点、帮扶模式转变、紧密型产业合作等关系。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宏研究员从推进安徽区域增长极由点到轴带的演进,提出构建安徽长江城市带,要抓住定位门户城市、提升枢纽能级、建构城市带产业走廊等环节。省社科院林斐研究员认为,共同富裕应作为考量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同性与包容性,提出以共建共享型的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安徽科技学院钱新悦讲师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信贷水平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提出要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而完善落后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高质量发展测评等问题,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刘志迎教授基于“五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测度指标体系,评估了安徽省现代化进程,对各市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省发展战略研究会高级顾问程必定研究员认为,新质生产力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任务,要抢抓机遇,努力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安徽经济由“大”向“强”的再跨越塑造新动能。安徽财经大学任志安教授从基础研究、产业升级、成果转化、创新环境、开放平台等角度,提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安徽路径。马鞍山学院经管院院长李致平教授分析了异质企业和异质劳动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提出要注重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对城市化的作用。省委党校张少峰副教授认为,高质量发展政策测评要从政策主体、政策功能和政策效果三个层面进行优化。省委党校丁庆龙对高质量发展政策进行量化评估,提出构建顶层设计和规划体系、综合性和专项性政策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机制。


二、深入研讨打造“三地一区”和建设“七个强省”,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献计出力


       聚焦创新发展、科创金融和政策支持等,加快建设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洪进教授通过对合肥市创新经济发展以及科创指数排位等梳理,总结了合肥模式在科创作用、有为政府、和技术与资本互动等经验启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胡登峰教授从多元融资渠道角度,通过建模对技术创新提速与产业结构升级降速关系的量化分析,提出促进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中共合肥市委党校汪晓梦教授通过对安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政策绩效测度比较,提出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势能,优化企业资金绩效与建立科技政策绩效评估体制的建议。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吴妍妍教授对比分析了合肥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的短板,提出从科创金融体系、风险共担机制、引培创投机构等入手创建合肥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合肥学院经管学院院长陈江华教授针对安徽科创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困境,提出增加科创金融资源供给、创新服务产品、加强与实体经济融合、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等建议。
       聚焦产业新赛道、发展新经济、加强新技术支撑等,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王荣森教授分析了家用飞行器的市场潜力,认为我省应抓住低空空域改革试点机遇提前布局。弘毅城市发展研究公司王希、付宇研究员分析了合肥重点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的不足,合肥物流发展现状,分析短板困境,分别提出合肥市产业链与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省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理事杨根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分析宝武马钢铁公司优特钢发展,以及优特长材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特钢“卡脖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专委会主任张玉科分析马鞍山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汪洋副教授梳理了长三角产业新赛道,分析我省城市的产业布局,提出构建芜湖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产业发展路径。合肥新站经济运行监测中心主任许彩俊认为,合肥与其他长三角区域副中心城市相比夜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提出合肥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安徽科技学院张超博士针对皖北振兴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认为要重视提升制定和优化发展策略的能力。皖西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李国成教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风险管理、碳排放交易以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验证。
       聚焦人工智能、返乡创业、和美乡村建设等,加快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安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江激宇教授分析了我省在农业强省建设存在短板,提出质量兴农道路要围绕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建设。安徽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汪建华研究员指出,要以把握安徽农业发展特点、优势、特色作为出发点,构建安徽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路径。皖西学院王晓玲讲师分析了我省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及问题,提出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的路径和政策建议。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研究所所长孔令刚研究员对建设农业强国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出了建议。
       聚焦空间布局、低碳排放、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等,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陈芳副教授分析了虚拟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提出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因地制宜布局数字基础设施等建议。皖西学院李国成教授探讨碳交易权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并提出碳减排问题的对策建议。皖西学院张振华讲师基于金融支持安徽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健全绿色经济发展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推进相关的金融资源创新以及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等建议。
       聚焦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创新、创新策源地建设、人才引进政策等,加快建设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范观兵分享了该院柔性引进人才、科技人才在企兼职、科研团队带土移植创办企业、人才开放合作平台等经验做法,为新型研发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皖西学院经管学院王哲教授梳理了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的成效和问题,提出从高能级科创平台、数字经济以及融入长三角创新等方面发力。马鞍山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葛腾飞副教授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房价具有显著正影响,主张用好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工具,避免人才政策同质化竞争。
       聚焦文旅发展、文化传承等,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省经济研究院院长樊明怀认为,积极布局高品质的旅游强省,应以江淮运河来打造贯通南北的安徽黄金旅游带。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蔡洞峰副教授通过对“乡愁美学”的认识理解,提出在城乡文化共同体构建中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丰富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安徽理工大学谢兴华教授认为火药文明传承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议建立火药文化研究机构,扶持火药科技和艺术的创新。
       聚焦中医药学科建设,培育应用型大学等,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安徽中医药大学丰志培教授提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提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安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和中医药文化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皖西学院经管学院胡亚林副教授分析了应用型高校服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建议。
       与会人员还就城市更新、人口发展、社会保障等进行交流。省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胡厚国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道路交通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提出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路径。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韩正龙提出合肥市适度超前供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合肥作为超大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合肥学院江玉荣教授分析了个人养老金发展存在的制度困境,认为做好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当务之急。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