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进路径
时间:2019-05-01 阅读:390 作者:倪胜如
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制度安排。长三角地区要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这既是对长三角地区的信任和期盼,更是交付我们共同承担的重大使命和责任。三省一市要协力共担、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共同完成这一义不容辞的重大使命和职责。
第一,从更高层面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是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从即期看,要加快打通省际间“断头路”“断头航道”,便捷交通运输,降低物流成本,畅通要素流动。从中长期看,尽早编制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规划,统一综合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管理、工程建设养护、节能环保、信息化建设等标准,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
第二,从更宽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协作。这是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三省一市开展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聚力推动两心同创、四城共创、五团联创,构建高度开放、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增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打造高水平、高质量、实体化的科创合作示范平台。
第三,从更深程度推动关键产业合作联动。这是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要件。应积极推动价值链分工协作,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一是加快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和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突出“高”“新”“绿”产业发展导向,尽快建出成效、创出品牌。二是加快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在智能语音、平板显示、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布局量子信息、靶向药物、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三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合作。全面推进大通关,完善长三角“单一窗口”跨区域互联互通协作机制,打造安徽内陆开放新高地;深化省际间金融、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融合发展。
第四,从更大范围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这是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切实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示范区建设,建设长三角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实现环境共治、产业共谋,共生共融、共同发展。
第五,从更长远角度推动体制机制对接融合。这是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领。结合实际,从决策层、协调层、落实层构建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三省一市深化各项改革要做到同步推进、同频共振。着力打破现存的各种行政、规章的壁垒,在人才资源、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推动制度机制等高对接,引导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
(倪胜如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