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安徽省创新驱动战略支点
时间:2023-08-08 阅读:272 作者:冯德连
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特征,即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我省经济发展,如果仅仅依靠后发优势,即采用发达地区的成熟做法发展经济是不够的。殊不知,我省发展了,发达地区更发展了,横向比,依然落后。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新常态下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就需要找“支点”,抓住中心工作,来提高创新驱动战略的效率与效益,是当前经济决策的关键问题。
硬环境是弓、软环境是弦、产业竞争力是箭。三个维度相互作用构成新常态下我省创新驱动战略的支点。弓弦质量越好,搭配越恰当,形成的射击力量就越大,产业之箭就射的越远。见图1。当前,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迫切需要:提升弓的张力,营造生产要素净流入的硬环境;提升弦的韧性,营造生产要素净流入的软环境;提升箭的质量,培育产业竞争力。
产业是生产经营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品的企业集合,企业是流动的,而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在很多方面是不流动的。一个城市只要环境好,即使它的产业暂时不具有优势,也可以把竞争力更强、素质更高的企业吸引过来。产业竞争力之箭所射出的距离,不仅取决于箭的质量,而且取决于硬环境之弓和软环境之弦。
图1安徽省创新驱动战略的支点:弓、弦和箭
一、提升弓的张力:营造生产要素净流入的硬环境
硬环境的建设重点是贸易便利化、交通现代化、物流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商务成本。当前,我省硬环境建设重点有两个方面:
1.大力发展城际铁路。涉及我省的城际铁路规划为,到2020年以前,规划建设7条城际铁路,分别为南京-安庆、黄山-杭州、宣城-绩溪、阜阳-合肥-芜湖、合肥-南京、芜湖-杭州、合肥-安庆。远期规划则到2030年,我省将建设镇江-宣城、池州-黄山两条城际铁路;远景规划到2050年,建设连云港-宿迁-蚌埠、南京-蚌埠-淮北、淮南-蚌埠-大丰、合肥-六安4条城际铁路。除了这13条城际线之外,我省可以利用京沪高铁、京广线等快速大通道开行区域间的城际列车。可以看出,城际铁路建设过度向皖江城市带倾斜,对于皖北地区重视不够。
2.大力发展长江港口、淮河港口。如果说高速公路、铁路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那么港口是城市联结世界的主要门户,通向国际的窗口。港口是城市现代物流发展基础。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结合体,各种运输方式的枢纽,使港口所在城市成为港口腹地区域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集地。依托集装箱码头和临港加工区,利用港口集散过程中形成的现在物流链,借助现代化理念和信息处理手段,建设物流园区,建立配送功能,容易架构国际物流中心。长江、淮河经过我省,是我省的天然禀赋,必须充分利用。要形成以芜、马、铜、安庆港为地区性中心港的皖江港口群,加大这四个地级市的港城一体化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和县郑蒲港区万吨级深水港等一批重要港口。加大阜阳港、淮南港、凤阳港、蚌埠港为重点的功能互补的淮河港口群建设。
二、提升弦的韧性:营造生产要素净流入的软环境
1.营造创新创业文化。要破除扼杀创新精神的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意识,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商业文化氛围。号召人们向具有风险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财富的企业家学习。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通过创业和创新,为我省经济提质增效打造不熄引擎,顺利过渡到经济新常态。
2.加速三大经济带公共服务一体化。合肥、芜马铜、蚌滁三个经济带是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三个增长级。促进这三个增长极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三个增长级在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凸显。三个经济带(6个地级市)占全省人口32%,创造了60%的工业增加值、32%的财政收入、80%的对外贸易额、74%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见表1。
表12013年三个经济带的经济指标及其合计占全省的比重
指标 | 户籍人口(万人)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GDP (亿元) | 对外贸易值 (万美元) | 财政收入 (亿元)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亿元) |
全省 | 6929 | 8646 | 19039 | 456 | 3365 | 6863 |
合肥市 | 712 | 1939 | 4673 | 182 | 439 | 2007 |
芜马铜经济带 | 687 | 2227 | 4073 | 149 | 424 | 2191 |
蚌滁经济带 | 816 | 1004 | 2094 | 36 | 207 | 857 |
占全省比重(%) | 32 | 60 | 57 | 80 | 32 | 74 |
我省的发展仅靠合肥增长极是不够的。合肥经济实力的辐射半径不能胜任辐射全省的任务。目前,我省16个地级市中,合肥市独大,2013年GDP4673亿元,是排名第2的芜湖市GDP2100亿元的2.23倍。
反观邻省,经济增长级至少3个。例如,江苏省有3个增长极,苏州市GDP13016亿元,无锡市8070亿元,南京8012亿元。浙江有3个增长级,杭州市GDP8344亿元,宁波市7129亿元,温台经济带(温州和台州)7153亿元。山东有3个增长极,青岛市GDP8007亿元,烟台市5614亿元,济南市5230亿元。
我省合肥市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得到我省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都把合肥市列入其中。当前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程度,发挥经济、科技、社会建设的示范作用。
芜马铜经济带经济结构相似,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都比较高。2013年人均GDP均为58000元以上,其中马鞍山市58733元,芜湖市58532元,铜陵市92599元。
蚌滁经济带是我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两地经济日益融合,居民交流频繁,生活习俗相近,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2013年人均GDP均为27000元以上,其中蚌埠市31482元,滁州市27474元。
经济一体化可以使经济带获得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扩大效应,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有利于吸引外资和放大集群经济效应。由于行政区划的制约,这两个经济带的生产要素流动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程度有待改善。公民所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逐步实现对接共享并最终达到同一标准。
3.加大引进人才、资本和企业的制度创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例如,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编制原因,副高、正高职称指标限制过死,教师职称晋升受到很大的影响。有些高校正高职称人员,如铜陵学院,只有40人左右,达到副教授条件的讲师大部分不能申报评审,而整个学校的高职比却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反观浙江、湖北、湖南等地的同类高校,正高级职称人员比我省同类高校多得多。例如,嘉兴学院教授(含其他正高专业技术职务)127人、湖北经济学院教授85人、长沙学院教授81人、常熟理工学院教授103人。其实,通过制度创新,这一难题可以得到解决。
4.培育健康的政治生态和政商关系。判断一个政治生态健康的标准:一是“恪守规矩下的最大的自我实现”,二是“最普遍的互利共生”。在这个生态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大家的协同配合、各尽其职,团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团队成员相互补台不拆台。重构政企政商关系,让政企“各司其职”,扮演好市场经济体系下的角色。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打造“双引擎”。企业在市场中创新创业,政府在新常态下提供公共服务。
三、提升箭的质量:培育产业竞争力
1.做大做强城市的产业品牌。切实打造城市的产业形象,做大做强产业集群。(1)打造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中卫型产业集群和创新性型产业集群。例如,合肥家电产业集群、马鞍山钢铁产业集群、铜陵铜产业集群。合肥与芜湖汽车产业集群等。(2)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专业镇。全省上下都在讲产业转型,这个很有必要。但是,我们的很多产业集群的发展,谈转型还早,规模不大,更谈不上品牌。2010年我省100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54个,浙江产业集群10亿元以上的超过400个;广东省20亿元的专业镇超过300个。我省是劳动力大省,从理论上讲服装、鞋子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应该有优势。我国服装、鞋子的著名品牌中,很少有我省名牌。必须做大做强劳动密集型集群。要让安徽人在安徽就业。
2.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3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863亿元,比2011年的4132亿元增长66.1%。但是,规模太小,产值只有江苏的15%。政策支点由企业向最终用户转变。通过政府采购、补贴最终用户等手段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的应用。
表22017年我省三大主攻战略性新兴产业预期产值
2013年产值 (亿元) | 2011-2013年年均 增长率(%) | 预期年均增长率(%) | 2017年预期产值(亿元) | |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 1887.4 | 33.0 | 38.0 | 6845.1 |
电子信息产业 | 1743.5 | 30.9 | 35.9 | 5947.0 |
新材料产业 | 1404.8 | 25.6 | 31.6 | 4213.5 |
注:预期年均增长率(%)在2011-2013年年均增长率(%)的基础上增加5%。
从总量看,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八大产业中,产值超过千亿的有三个,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1887.4亿元,位居第1,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分别为1743.5亿元和1404.8亿元。要出台《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办法》、《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办法》、《安徽省新材料产业促进办法》,确保三大产业预期增长率。力争到2017年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250.6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791.0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666.1亿元,见表2。
3.大力鼓励互联网创业和互联网思维
(1)鼓励互联网创业。李克强总理2014年11月19日视察网店第一村——浙江义乌青岩刘村。这个村有1486名村民,现在容纳了8000多人,开出了1800多家淘宝网店,成交额超过20亿元。11月20日在浙江乌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道:互联网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产业、文化和新兴业态,给人类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让世界所蕴藏的发展潜力变得越来越“大”。政府会坚定不移地支持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
(2)提倡互联网思维方式。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
(3)用工业4.0改造改造传统工业。工业4.0指的是在制造领域,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已成为德国国家战略,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强调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质是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当前,我省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地区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双重挤压。学习和借鉴工业4.0的理念,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
(作者系铜陵学院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