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大活动 > 2015年第1期

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安徽发展新机遇

时间:2023-08-08 阅读:263 作者:刘志迎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重要区域联动发展举措,安徽再次回归长三角(原华东)区域,面临着很多发展新机遇,该文就此阐述了八个方面的新机遇,具有新意和政府决策参考价值。

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际背景

       美国亚洲再平衡,试图利用中国周边国家地缘政治和借助于构建TPP、TTIP等规则挤压中国崛起空间;欧盟利用绿色壁垒遏制中国出口空间;日本叫嚣“中国威胁论”试图借助美国之力“修宪”企图成为正常国家;等等。另一方面,美国不得不考虑中东的“ISIS”威胁,正被重新卷入中东混乱;英国逐渐被欧盟边缘化;欧盟内部法德不和、各有企图;俄罗斯扩展疆域被欧美制裁,经济焦头烂额。东南亚、中亚基础设施落后,人民企望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向中国靠拢,搭上中国发展快车。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正在发生深层次调整,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均在发生重大调整,新产业革命大浪正在袭来。中国面对这种形势,必须寻找新出路。

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内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高能耗、高原材料消耗和高体力消耗”,实现了全球经济总量第二的地位。随着新产业革命的兴起,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正在推进经济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面临着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和适应新产业革命的双重压力。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其核心意图是顺应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全面创新。从国际来看,寻找突破围堵的新路径,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南丝绸之路,连接东南亚;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通与中亚、北非和欧洲通道,探寻解决“马六甲之困”的新出路;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为破解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被围堵难题;提出了打造“非洲经济升级版”,适时将中国过剩生产能力转移出去,缓解国内过剩压力。从体制改革层面来看,一系列具有“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逐一出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秩序将面临新变化,新常态正在形成。诸如此类种种新动向,表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大潮正在兴起,区域关系、产业关系、城乡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际关系等都将做一次深度调整。

三、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安徽发展的新机遇

       就“长江经济带建设指导意见”来看,就为安徽发展带来大好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就有可能获得良好发展,走出“人口总数靠前、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水平落后”的长期困境。
       1.明确定位与拉高标杆的机遇
       就安徽社会经济实际运行来看,一直是与江浙沪紧密相连,只是改革开放后划入中部地区。现再次定位于长三角(原属于华东地区),从而明确了区域空间经济关系定位,多年进入长三角的梦想终于实现。同时也拉高了标杆,向长三角靠拢,以更高的标杆拉动安徽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安徽人必须紧抓机遇,迎接挑战。
       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机遇
      《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较为详细地提出了长三角整个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和其它基础设施完善的设想,长江经济带包含的是9省2市,安徽所有区域均应该属于其中,对接国家发改委《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借机将安徽省整体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其中,不能够仅仅考虑皖江城市带区域。
      3.加快体制机制政策对接机遇
      基础设施的对接,只要规划做好且资金投入下去,就能够实现对接。真正能够改变安徽面貌、实现与长三角对接,需要的是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对接,安徽乃至中西部过去出台的规划、指导意见和政策总体方向上不落后于长三角,差距表现在缺乏具体操作性,从而导致很好的方向,无法具体落实,因此,趁机转变体制机制政策的模式,全面实现对接,对安徽发展至关重要。
       4.产业转移与升级转型的机遇
      《指导意见》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有具体阐述,安徽急需要抓住机遇,根据错位发展思路,梳理出若干产业,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和加快产业集聚,努力打造世界级或国家级产业集群。同时,抓住机遇继续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江浙沪企业落户安徽,引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将区域总部和制造基地落地安徽主要城市。
       5.调整省内区域间关系的机遇
       借机长江经济带建设,系统规划安徽区域经济布局,规划建设以合肥为中心、沿江城市(马芜铜宜池)和沿淮城市(六淮蚌滁)联动发展的江淮城市群(1+9),构建安徽经济脊梁。这是安徽整体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布局重叠的需要,是振兴皖北经济的需要,实现联动发展的需要,具有现实必要性;该区域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济基础初步奠定,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长江经济带要求,也具有现实可行性。
       6.借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机遇
       虽然我省提出“三边三线整治”,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城市管理水平仍然还是较为落后,这次提出将合肥市定位长三角副中心、交通枢纽、开放性大都市区和创新高地,借机狠抓城市和城镇管理水平,以合肥市为龙头示范,带动其它十五个地级城市,6个县级市,56个县城,151个扩权强镇试点镇,全面提升城镇管理,优化城镇环境,带动美好乡村建设,建设好美丽安徽。
       7.顺势推进对外开放程度机遇
       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探索挖掘“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双向拓展“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推进。扩充“合新欧班列”贸易内容;借力长江航道,贯通“海上丝绸之路”;融资成立“安徽航空公司或者合肥航空公司”,扩展国际航线;引入跨国企业和引导省内优势企业“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引入世界名牌大学在皖设立分校或与安徽高校合作办学,建立国际学校,引入国际医疗机构,加大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提高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建设内陆开放合作高地。
       8.全方位转变思想观念的机遇
       制约安徽发展的多重因素中,思想观念的滞后,是根本性的隐形因素。官本位意识、小农意识和打工意识,成为制约安徽发展的、压在安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迫切需要通过思想解放大讨论,来声讨落后意识,建立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新观念。亟待树立的是创新创业精神,也即企业家精神。只有弘扬企业家精神,让更多的民众创新创业,让更多的企业家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企业主动转型升级,让更多的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充实安徽发展的源动力,才能够驱动安徽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作者系中国科大工商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