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在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成立四十周年会上讲话
时间:2018-07-08 阅读:262 作者:本刊讯
四十年来,工经所不仅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作为重大的理论贡献,而且对地方省区的理论建设和经济发展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安徽就是突出的例子。回顾四十年来工经所与安徽经济学界的密功联系,大概是三种关系:
第一,指导关系,主要是从理论上指导安徽的发展。如吕政所长、陈栋生研究员等都曾聘为安徽省政府决策顾问,多次审阅我省的国土规划、五年规划、城市规划等,吕政所长还特别重视对大别山集中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曾带领工经所的专家深入大别山一些贫困地区调查研究,编制了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规划,这些地方的党委政府完全采纳了他们规划的意见,并付诸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些地区很快就会脱掉贫困县的帽子,是工经所研究成果在安徽转化应用的一个典范。
第二,带领关系,主要是带安徽经济学界、特别是区域经济学界的理论探索与创新。如早在1986年12月,安徽省政府盛请陈栋生研究员到合肥主持我省第一部国土规划评审时,他就与我及几位同志讨论我国自已的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问题,在他的提示和指导下,安徽省社科院率先成立了区域经济研究室,开始了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 1987年秋他又来安徽并到省社科院了解区域经济学研究情况,给予很大的鼓励和很多指导,并委托我们承办全国第一次区域经济学理论研讨会,对我们地方社科院是很大的信任;1988年8月,这个理论研讨会在合肥如期召开,陈栋生研究员率领工经所的魏后凯、陈耀等青年学者赴合肥,陈栋生研究员主持研讨会,魏后凯、陈耀等协助我们做了大量的会务工作。在这次研讨会上,与会者的共同呼声是,请陈栋生研究员和工经所牵头筹建中国区域经济学学会。工经所的学者接受了大家委托,积极筹备,1990年中国区域经济学学会终于在河南安阳宣告成立。学会成立后,陈栋生研究员和工经所的专家们又介绍安徽不少研究区域经济学的同志为理事、常务理事,还推荐我担任了两届副会长,这些都真诚而有效地带领了安徽区域经济学界的理论探索与队伍建设。
第三,合作关系,即丝毫没有国家级研究大所的“架子”,兄弟般地与地方社科院所平等相处,合作研究一些地方性的重大课题。如2005年,安徽省委提出“东向发展战略”,希望融入长三角城市群,要求我们研究这个课题,但我们没有把握,就请陈栋生研究员与工经所的专家同我们共同研究,他们马上答应并给予很多指导,完成了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提要报到国务院。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现任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的汪洋同志看了研究报告的提要极为重视,在他去重庆任职前,派人打电话要去了该课题的最终研究报告全文,并转到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在做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时参考。2008年,安徽全省进入长三角,有9个地级市陆续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合肥市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三个副中心之一,提升了安徽省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促进了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与陈栋生研究员及工经所专家2005年的那项合作研究不无关系。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祝贺工经所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对工经所成立以来对我们地方经济学界的指导、带领和合作,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很快,如果说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东部地区的带动起了重要作用的话,那么,在新时代我国由“富起来”再变成“强起来”,当然还要继续发挥东部地区的作用,但还不够,更需要加快中部崛起,把中部地区变成像东部地区那样发达,实现“东中一体”协调发展,中国“强起来”就有更广阔的地域支撑。中部地区6省的总人口比美国还多几千万,面积与英国、法国、德国总和差不多,是我国末来二、三十年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板块。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领先,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部地区会加快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能力实现“东中一体”协调发展。但中部地区6省与东部地区的空间关系有差异,而安徽与沪苏浙相连,在“东中一体”协调发展中可以先行一步,成为“东中一体”协调发展先行区。我们安徽的区域经济学界正在研究这个课题,也希望工经所领导与学者们的帮助与指导。
谢谢!
(本文为作者2018年4月2日在庆祝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