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观点 > 新时代观察

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专家学者共商抗疫防疫之策(一)

时间:2020-02-06 阅读:206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刘志迎教授:中小型企业如何应对短期内疫情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中小企业如何既能防控疫情,又能恢复生产。提出两点建议:一、仍然要把防控疫情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党和政府关于防控疫情的各项规定和文件要求,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疫情监测。明确公司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在恢复生产前要求员工利用网络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手册》,要对本公司员工的各种情况准确掌握,防控工作“有组织、有程序、有措施、落实到人”。恢复生产的企业,要建立防控专员或小组,按照防控程序督促检查,绝不放过任何死角,绝不放过随意性员工,做到理性严谨,把关爱员工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落实。二、利用互联网居家开展网上办公。利用互联网(如ZOOM或者bilibili)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做到人人熟知防控规定和方法。积极推进居家网上办公,网上召开办公会议,明确员工分工和责任,能居家办公的,短期内居家办公;必须到公司工作的,严格做好防控;网上邀请专家用ZOOM或者bilibili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居家上网研究行业动态和国家政策;居家网上交流设计优化管理流程或业务流程、或居家制定营销策略;网上开展客户开发或客户沟通,既做好上游供应商原材料采购沟通,也要做好下游客户沟通和推广;服务型企业可居家研发新产品、新项目,受到影响极大的行业如餐饮企业可以组织大厨居家研发新菜肴;等等。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居家办公具有相当大的空间,防疫期间尽量减少人员聚集,为全面恢复生产做好前期充分准备。

中国科大管理学院教授王荣森:鼓励并立即开放非疫区露天场所的商贩经营


武汉肺炎疫情管控以来,各地封城封区,很多国家也在撤侨,内需和外需几乎都处“冰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表示,老百姓在大街上没必要戴口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主任说:“开放的环境下,没有必要戴口罩。这些专家的意见表明,病毒不会脱离载体(包括血液、体液、唾液等)独立飘散,非疫区露天场所的经营不会导致武汉肺炎的传播。民以食为天,不可因噎废食。政府政策要关注人们的吃穿住行柴米油盐,要关注一个个商铺厂房、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建议鼓励并立即开放在非疫区且通风场所的商贩经营:鼓励并立即开放在没有确诊患者,且在通风良好、空旷的县区通风场所经营,激活社会生机,满足低收入人群的谋生基本需求;鼓励居民在房前屋后阳台种植速成蔬菜,如大蒜生菜等,缓解果蔬的供给缺口,长远看鼓励小区广植果树,允许居民在小区内种植蔬菜。纽约,东京都鼓励居民种植蔬菜;非疫区城郊结合部菜农来城区通风场所经营农副产品,城管不予干涉;对于城区农贸市场。不再进行密闭建设,已密闭的交易场所将来要做通透改造。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汪建华: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俗话说一年四季在于春,往常这时候春季农业生产已掀起高潮。但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对于季节不等人的农业生产,如何面对大考,如何减少损失,笔者认为要用应急的理念集中抓好防控,要用统筹的理念不失时机抓好发展。用好统筹三招,力求把疫情对农业经济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其一、用信息化推进落实春耕备耕。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村三级要在社会“都不动”的情况下,统筹思维巧用信息化手段安排推进生产。一要了解春季生产各类物资的需求,用好互联网电商平台,及早联系采购或预购;二要结合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插入农业季节性技术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让农民群众蹲在家里防疫病,不出家门学技术;三要优先安排各类大户,新型经营主体早计划、早行动落实育苗;四要运用无人机技术,适时开展农作物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控;五是充分发挥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服务实体的作用,细化服务计划,备好农机等各类服务手段。其二,用非常手段稳定畜牧业发展。这几年由于各类疫情及政策调整的影响,畜牧业、特别是生猪生产受到重创。当前要在万众一心防新冠疫情的同时,高度重视畜牧业疫情的防控,不可掉以轻心;要重视畜牧业生产的“活口供给”,尽快恢复饲料企业生产,保障肉蛋奶“生产者”有饭吃;要对重点产区道路封堵有区别的实施,保持各类养殖场产品有市场,外运有出路,让菜篮子更丰满;要给大户、大场送信心、送政策,帮助他们利用种苗供给平台落实种苗,疫情缓解后及时补栏,扩大生产。其三、用精准扶贫的方法,巩固产业扶贫的成果。今年是扶贫攻坚拔寨之年,要用精准的、不断线的、有效的方法,把农业产业扶贫的已有成果巩固好、发展好。一是乡村干部、特别是包扶到户的干部要坚持一线指导疫情防控,一线统筹扶贫。用好服务平台,了解核实贫困户产业发展计划,从实思考帮扶举措;二是要把扶贫产业中的设施农业做实做细。比如,各类大棚建设、利用以及产品类别和销售情况,要入户调查统计,优先安排瓜菜类产品对接市场,建立助产促销的新机制;三是要对疫情对农民外出务工、特别是对贫困户外出务工收入影响作出评估,从实际出发,制定务工影响产业补的实际举措,使产业扶贫成为脱贫致富的硬实力。用好统筹三招,力求大疫大灾之年,农业生产不松劲,畜牧业生产不滑坡,产业扶贫上台阶。


    安徽大学刘红波教授:面对突出疫情要加强医疗和心理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传染性强,给医疗和支持系统造成巨大压力。针对医疗资源匮乏和限制问题,国家层面的面对,提出以下建议:一、建立临时隔离区,减少病毒扩散,征用远离闹市区的闲置旅馆或住宿设施,加以必要改造,设立临时病房。集中收治病情较轻的病患,派医生护士治疗巡护,指导用药或做简单处置。病情严重的病患及时转送医院。根据营养师的建议,由关门停业的饭店负责做病人餐,专人派送到隔离区。二、加强中医药参与治疗的力度。目前,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大力挖掘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潜力。在全国范围内,协调中医力量,根据已有的治疗经验,总结评估中药经方在治疗新冠肺炎不同病患情况,不同阶段的效果,及时沟通信息,加强物流配送,保障中药材的供应。三、有计划的心理干预。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各种真假信息纷扰,导致人心疲惫涣散。可能出现由震惊,到恐惧,到疲惫,到绝望的心理过程。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人们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从家庭成员间面对面的相互鼓励,到利用网络平台(比如,微信,抖音等)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安抚急躁和绝望情绪,尊重科学规律,面对现实,各司其职,共度难关。

 

    马鞍山战略研究会分组教授级高工杨根子:下好“严防病毒感染”先手棋

 

当前,安徽省既面临着病毒防控严峻形势,建议抓疫情防控,下好“严防病毒感染”先手棋,实现病毒严防。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苗和药品。建议意见为,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分院合力,联合东部战区总医院、省武警总队医院,成立高级专家攻关组,排除一切干扰,聚力攻关;生物基因研究高级专家居世界领先水平;理论基础坚实、实验室装备领先;外部条件非常优越。腾出有效空间,力争安徽病毒感染肺炎治疗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建议腾出合肥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二附院,武警总队105医院,承担长江北以区域患者治疗任务;二是腾出芜湖弋矶山医院、马鞍山人民医院、东部战区当涂86医院、宣城地区人民医院,承担长江以南区域患者治疗任务。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方大春:发挥保险在防疫投疫战中的“兜底”功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是有限的,但对小微企业却是致命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各地政府出台一些针对性举措,在税费、社保和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性政策。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出台政策,对受疫情影响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同时,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这些政策是必要的,能够帮助部分企业恢复生产。但对于部分在肺炎疫情结束前已经破产的小微企业来说,这些政策却没有作用。对于养殖业专业户来说,各地封城和交通管制,养殖业饲料告急,禁止活禽交易,导致禽肉价格下跌,在双重压力打击下,一些养殖户破产并陷入债务泥潭,没有机会组织再生产。同样,也导致餐饮业、水果、鲜花等小微服务企业破产。这就需要发挥保险的“兜底”功能,让小微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就养殖业农业保险来说,相比其他商业保险,农业保险险种赔付率较高、收益较低,保险机构普遍缺少此类保险细分和推广积极性。发展和推广农业保险,事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需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各方协同推进。一是培育、引导,只有让农户意识到买保险的必要性,帮他们算清保费这笔账,让农户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保障,普及农业保险才有现实的基础。二是从宏观管理制度、政府支持、农险经营制度等方面,构建满足风险保障需求的农业保险体系。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林斐:在防疫抗疫中加快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17年发生的SARS有着高度的相似,暴露出社会治理能力的严重不足,不仅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地方应急处理能力不足,而且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不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当然全面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全方位深化体制机制性改革,是一个长期性问题需要解决。但时不待人,不能等到疫情过后,我们重头做起,细细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而是需要立即行动,相比十七年前,我国更有条件有实力,而有动力,边推进边改进,改革要提速,要快于疫情蔓延速度。为此,建议:一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加强疫情防控与监管等实现扁平化管理,减少地区之间、城市层级之间的相互牵制与相互干扰,减少不必要层层汇报制度,建立统一指挥部。二是在此次重大疫情面前,提高各级干部要有危机意识,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保障各级监管对接、畅通信息渠道,全面启动应急状态管理机制。三是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系统包括城市重大公共卫生和安全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置,我们看到一些城市已经建立,此次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将疫情的损失可以减少到最小,显然值得更多城市学习借鉴的。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