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观点 > 新时代观察

孔令刚: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域共筑“防疫网”的做法与启示

时间:2020-02-27 阅读:204 作者:

“加强跨区域合作,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社会治安协同管理,加强重大污染、安全事故等联合管控与应急处置。”这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长三角一市三省的明确要求。毗邻区域是一体化发展的“前沿地带”。此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大背景下,长三角省界毗邻村镇守望相助,联防联治,协同阻断疫情传播渠道,一些好的做法给一体化合作带来诸多启示。                   长三角省界毗邻村镇存在天然的地缘相近、水陆相连、语言相通、人文相亲等特点,很多村镇街道和村庄完全连在一起。比如,地处安徽省马鞍山市与江苏省南京市接壤区域的丹阳镇,一边隶属于马鞍山市博望区,另一边隶属于南京市江宁区,两镇毗邻,街道相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一脚踏两地,鸡鸣闻两省”的商贸重镇。上海与浙江省界的上海金山区廊下镇与接壤的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都有一个同名的山塘村,相隔一桥,“一桥两山塘”。在苏浙省界区域,隶属于浙江省的嘉善县湖滨村和江苏省的吴江区芦东村,两个省界村庄之间有一条小路相连,跨省上班、跨省购买生活必需品、跨省求医问药等让这条小路平时非常热闹繁忙。跨界姻亲更深化了省界区域深层次的联系。
长三角省界村镇在此次抗击疫情中,跨界合作,共筑“防疫网”,涌现出一些好的做法:一是“卡口共设+联合执勤”。如“一桥两山塘”的两个山塘村,都于1月23日前后在村口的山塘桥边设立了卡口。在各自村庄只保留一个出入口,其他通道用警戒线隔离,卡口执勤人员由基层干部、社区医生、志愿者等组成,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村庄,严控本村庄人员外出。但从1月27日(大年初三)下午起,分属两省的执勤队伍合二为一,两卡点也合二为一。“南北山塘”跨省成立了联合卡点,组建联合执勤人员队伍。这一方面可以集中精锐力量排班严格值守,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腾出人手和物资,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排查,减少成本,增强村庄分户隔离后医疗、生活物资保障能力。还加大了宣传力度,上海山塘村的高音喇叭响起,浙江的山塘村民也都能清晰收听。类似这样采取卡口合并、联合执勤的,还有上海金山区的塔港村和浙江平湖市杉青港村,在苏浙省界毗邻的江苏吴江区七都镇和浙江南浔区南浔镇,都组建联合执勤人员队伍,设立联合执勤岗亭,二是“跨省协同+亲情感化”。如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与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一山分南北,一条隧道通两镇。在这样的省界毗邻村,春节前后用敲锣打鼓的“土办法”,用省界两边村民都能听懂的方言挨村宣传“戴口罩、不串门、不聚会”等疫情防护知识,提高村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且还组织了一只“老娘舅”队伍,也就是让有威望的老年人通过电话跨界劝导有血缘关系的外出回乡人员自觉报告、自觉隔离,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并劝止了多起春节期间拟议举办的婚庆活动。联合开展全时段排摸管控。三是“村内有温度+村外有援手”。进入疫情严防期,村委会、村卫生室等对留在村庄的人员加强隔离防控,进行村庄消毒,并提供“代办”服务,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和基本医疗保障,做好发热病人等疑似患者及时转诊预案,把非常时期的村庄打造成“隔疫不隔爱”的有温度的村庄。同时,由于省界村庄“人缘相亲,鸡犬相闻”,跨省村庄之间协同调度,村内有困难,村外有支援,实现生活物资、药品、车辆等余缺互补。
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域疫情联防联控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首先,要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农村地区不能成为防疫的薄弱地带。要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一体化发展中农村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这也是这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次、处理好“断舍离”与“一家亲”的关系。在应对此次役情中,这些省际毗邻区域,既有以亲情感化发挥正面诱导的优势,又有可能成为隔断疫情扩散的障碍因素,这就给省界区域基层干部群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对大范围、全国性、遍及城乡的突发疫情,如何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如何提高村庄治理能力,更是全新的考量。第三、为更大空间范围一体化发展积累经验。疫情联合防控既是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检验,更是通过省界村镇的跨界合作,探索省际毗邻小尺度空间协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为加快实施长三角地区联防联控和相关信息的互通互认,形成更大范围联防联控机制积累经验。通过跨省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路,推动从物理空间毗邻到发展要素毗邻的转变,以毗邻区“小圈”一体化撬动长三角“大圈”一体化发展,推进长三角超大城市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