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时间:2018-12-25 阅读:193 作者:
同志们;
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这次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取得了三项成果:第一,胜利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成功地实现了研究会的新老交替;第二,作为研究会的2018年学术年会,交流了走向新时代安徽发展的某些重大战略问题;第三,作为我省第五届特色小城镇发展研讨会,部分镇长和学者交流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发挥特色小城镇作用的问题。会议开的很紧凑,取得园满的成功。
在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的历史上,第七次代表大会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主要是完成了理事会及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选举产生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导刘志迎教授为会长的第七届理事会及领导机构。在我们国家对社会团体的理事有新规定的形势下,我们“七代会”新老交替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及领导机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了“去行政化”,体现了研究会的学术性、群众性,一批对发展战略研究有贡献的学者担任了研究会的领导职务,开启了研究会发展的新时代。特别是会长刘志迎教授,就是一位具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知名学者,他年富力强,成果丰硕,很早就研究安徽省发展战略,提出了许多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和观点,有的受到学界赞喻,有的被党委、政府采纳。其他2位留任和5位新当选的副会长及秘书长,都是我省学科带头人和有影响的学者。我们研究会作为我省社会团体中唯一的重点培育智库,很需要刘志迎教授等这样的学者们担纲领导,来开拓研究会在新时代的新局面。
我们研究会主要是研究区域发展战略的,要特别关注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走向。党的十九大在区域发展方面提出了两大战略.,即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上半年国家已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发﹝2018﹞18号﹚,各地都在实施;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昨天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八个新机制:一是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新机制,二是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三是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四是优化区域互动机制,五是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六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七是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八是健全区域发展保障机制。建立这八个新机制会给我们提出许多研究课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深化这些方面的研究,在这些方面多出研究成果。在我省,应特别重视安徽在长三角的协调发展问题,要抛弃等着沪苏浙来找安徽,被动地协调发展,而是要发挥安徽的相对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
进一步的研究我发现,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村”的格局。所谓“横向到边”,是包括了整个国土,直到边疆,还要陆海统筹;所谓“纵向到村”,就包括了乡村振兴。但乡村振兴离不开小城镇,刚才几位镇长的发言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以为,小城镇是乡村的“头”,是县里的“面子”,更是国家的“里子”,因为县域的发展程度是看小城镇,一个国家真实的发达程度,也要看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小城镇,而不仅仅是首都或几个大城市。因为小城镇是乡村的“头”, 乡村振兴更要小城镇的带动。
乡村如何振兴?我看是 “123”; “1”是坚持一个战略,即乡村振兴战略;“2”开拓两条路子,一是开拓把村内的产品和服务卖出去的路子,二是开拓把村外城里的人吸引到村子来消费的路子;“3”实现新的 “三变”,一是农产品实现向商品的转变:二是农民实现向职业农民的转变:三是农村实现向镇的转变,而这三个“新变”,没有小城镇的带动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作为我省第五届特色小城镇发展研讨会,更好地发挥小城镇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应该成为这次研讨会的一个共同认识。
,各地都在实施;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昨天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八个新机制:一是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新机制,二是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三是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四是优化区域互动机制,五是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六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七是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八是健全区域发展保障机制。建立这八个新机制会给我们提出许多研究课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深化这些方面的研究,在这些方面多出研究成果。在我省,应特别重视安徽在长三角的协调发展问题,要抛弃等着沪苏浙来找安徽,被动地协调发展,而是要发挥安徽的相对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
20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