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安徽新型城镇化及特色小城镇发展论坛召开
时间:2017-09-25 阅读:169 作者:
9月23—24日,由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省社科院城乡经济所主办,研究会乡镇专业委员会、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承办的“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新型城镇化及特色小城镇发展论坛”在合肥召开。来自省直厅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理论工作者,部分市、县发改委、住建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90余家乡镇负责人等两百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省人大原副主任朱先发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讲话,对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作为新型智库的研究成果和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
论坛期间,与会者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与培育安徽崛起新动能”、“特色小城镇建设”两大热点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发布了2017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14位专家作了发言,淮南毛集镇、亳州古井镇、肥东梁园镇、滁州南谯区腰铺镇、淮北相山区渠沟镇、太湖县寺前镇等6位乡镇负责人就特色小城镇建设进行了经验交流。
本次会议对如何建设特色小城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从各镇的实际出发,探索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路子。要尊重自身的规律,既要有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上下结合要紧密。对每个小城镇来说,要按战略、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五个步骤合理推进,不能乱了方寸,实现“突出特色,追求优质”的发展目标。此外,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特色小城镇建设还应积极发展符合自身定位的新经济、培育小城镇发展的新动能。
区域经济学专家、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我国小城镇大体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乡村型”小城镇,二是“城市型”小城镇。“十三五”期间,我省新型城镇化已进入新阶段,在小城镇发展方面,是“乡村型”小城镇进入“城市型”小城镇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城市型”小城镇亦称新市镇,是脱胎于“乡村型”小城镇而又高于“乡村型”小城镇的。小城镇是大课题,各个小城镇的发展道路不同,但有共同的发展规律,那就是建设新市镇,推进小城镇自身的战略升级。新市镇作为一种新型的城镇形态,其鲜明特征是具有“产城一体化”功能,即城镇规模与产业规模相适应,依据就业人口确定城镇人口规模。显然,新市镇应按小城市的标准建设,要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是“镇的市化”,既具有比城市更好的生态环境,又有较强的人口承载能力,不仅可以吸引周边地区的农村人口就近就地转化为城镇人口,实现“人的城镇化”,甚至可以吸引城市居民迁入,出现“逆城市化”, 也能适应一些农民由追求“生计” 外出打工向追求“生活”返乡建设的需求。
在本次会议开幕式上,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江涛和省民政厅民菅局副局长阚家安两位领导为安徽省时代战略研究院揭牌。作为新型智库,该院决定成立特色小城镇研究中心,为安徽的特色小城镇发展事业提供智力服务。